超银小记者,跟着船长“环球科考”
“船长,我国目前的海洋科学实力在全球处于什么地位? ”“中国大洋第39航次科考的最大发现是什么? ”“未来大洋一号会进行怎样的升级改造? ”在国家重点海洋考察船“大洋一号”的会议室里,俨然开展了一堂科学力爆棚的“海洋公开课”。近日,受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来自超银各个校区的小记者精英团队,登上“大洋一号”,高能开启“环球穿越”版海上科考之旅。
专访
与船长面对面,小记者get最强科考力
怀揣激动的心情,小记者们来到了团岛科学码头。远望白色的科考巨人,“大洋一号”犹如一只漂亮的白天鹅安静地栖息在码头港湾。登上这艘功绩卓越的科考旗舰,一场高能的海洋公开课正式启动。年轻的船长徐巍巍热情接待了来访的小记者们,并担任了这场“海上课堂”的主讲人,他向小记者们详细介绍了本航次科考的主要任务和现实意义。通过讲解,小记者们了解到,中国大洋第39航次历时216天,航程30957海里,共有139名科考队员参加了航次工作,其中80后成员成为本航次任务的中坚力量。
“本航次科考具体分为5个航段执行。其中前4个航段在位于西南印度洋的多金属硫化物合同区开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兼顾环境基线和生物多样性等调查。第5航段在中印度洋海盆开展深海稀土资源调查。 ”在进行专业性讲解的同时,徐巍巍生动描述了海底热液高温区附近生活的生物、海底黑烟囱是如何形成的等等,有关神秘海底的科普知识大大激发了小记者们的热情和兴趣。“海底黑烟囱的知识让我很感兴趣,它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之间的火山口,位于海底热液区,状如烟囱,富含各种稀有金属,是各国争相开采的矿产资源,目前,大洋一号已经进行了多次相关方面的科学考察。”小记者表示,这堂别开生面的“海洋公开课”令人收获颇丰,随时都在get源源不断的高能科考力。
探秘
变身少年船员,展开科考版“奇幻漂流”
沿着陡峭狭窄的船内舷梯上行,小记者们来到了视野开阔的驾驶舱,在这里船上大副、驾驶员张睿为少年们具体讲解了操作台上的各类仪器及其功能。采访工作中,小记者了解到,驾驶员也执行8小时工作制,由3名驾驶员轮流驾驶,每人连续作业4小时。“这么长时间在海上作业,你们会晕船吧?怎么克服这个问题? ”即便停在风平浪静的码头,有小记者还是感受到了船体的摇曳。 “晕船肯定会有的,尤其是碰上大风大浪的天气,这就需要坚持和毅力,时间长了身体就习惯了。 ”张睿很轻松地回答说,这个在船上工作了3年的小伙子,早已习惯了风浪与波涛的颠簸。在小记者问到是否思念家人的问题时,他乐观地表示,现在船上的通讯技术已经足够发达,也实现了无线网络的覆盖,可以通过专属信号与家人进行实时通话和视频,技术的升级也拉近了与家人的距离。
振奋
船上记者会,鼓舞起航的“梦之帆”
在北海分局工程师曾现敏的带领下,小记者们来到了甲板作业区。在这里见到了科考船进行调查任务的核心工具——A形架。这个装置配合绞车可以将各种调查设备投入海中。而它的旁边配有专用吊车,是用来操作采水装置的利器。 在作业区,曾现敏向小记者们介绍了工作人员是如何利用这些大型装备进行下水作业的,小记者们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了各项水下勘测任务。
在整艘船的参观结束后,少年们再次返回会议室。此刻代替“海洋公开课”的是小记者们自发的“新闻发布会”。 “大洋一号未来会进行怎样的升级改造,比如说引进什么类型的新设备呢?”超银中学小记者吴昌达问道。 “技术在不断发展,国际间的技术竞争也很激烈,现在我们已经拥有ROV技术,像AOV技术以后也会引进,这艘船是一个平台,将来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在船上应用。 ”曾现敏专业地解答着小记者们接力般的发问。“这次采访让我们备受鼓舞,极大地振奋了我们掌握丰富知识、提升语言能力的动力。”黄岛超银学校的小记者薛婉萍写道,少年们的梦想之帆已然升起。